Wa!

金石延年——古砖瓦砚及砚拓题跋展

   日期:2016-02-25     浏览:183    
核心提示:唐代吴融在《古瓦砚赋》中云:“无畏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

唐代吴融在《古瓦砚赋》中云:“无畏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三国时魏国曹操为揽二乔而兴建之铜雀高台,所有之砖瓦与土料皆经过澄虑,并艳传在土料中加桃油、黄丹、铅、锡等添加剂烧制而成。质地细腻、坚实如铁。以铜雀台瓦改制之砚台者,不渗水,易发墨。

相传南宋时期的高似孙曾以数十金购得邺台半瓦。从各朝文献记载看,生平欲拥有铜雀台瓦砚的文人墨客,如宋代之米芾、苏轼、王安石,元代的赵孟頫、柯九思,明代的严嵩、文征明,清代的金农、阮元、张廷济、陈介祺、端方、吴昌硕,以及近代徐世昌等等,不胜列举,莫不以得以铜雀台瓦砚为殊荣,艳羡艺林。也难怪乾隆帝的《西清砚谱》卷一中即收录铜雀台瓦砚六方,卷二又收录汉砖砚四方,且列为砚林精品。

诸多史料显示,以古砖瓦改制为砚者,发端于唐而兴于宋,明清两代尤为盛行。乾隆时期金石考据之时期大兴,出土古代砖瓦者众多。以古砖瓦改制为砚并于砚侧四周题刻纪咏,成为砚林时尚。出土之秦汉魏晋古砖瓦,年代久远,砖瓦之上多有图案和纪年文字,历史信息甚为丰富,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且出土之古砖瓦多质地坚实细腻,宜为砚材。文人雅士多趋之若鹜,目前传世之砖瓦古砚也多以乾嘉以来为多。近三十年来,文艺复兴,书画金石、琴棋香茶之雅趣,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前的砚客多以持有端歙名坑名石为炫耀,近年则多以残瓦古砖雕琢题铭,改制成砚台为时尚。古砖瓦砚大朴古拙,图案与纪年等独特的内涵和历史文化信息,是端歙名坑不能与之相比的。故大受艺林雅士之推崇。

古之制砚,虽有箕抄太史各砚式,多以“器用为上”为准则,将砚石裁切或方或圆。而古砖瓦则与之不同,许多古砖瓦出土时即已残损。图案铭文弥足珍贵,故不可与通常石质砚材等同视之。改装古砖瓦砚有几个不可取者,一为过度追求繁缛纹饰,刀工过繁则伤及古砖瓦上的图案和铭文,与古砖瓦之古朴不相匹配。二为过度随意,只开出个砚堂以蓄墨用,虽原貌在,但显得简陋,文心巧思不够。三为古砖瓦砚侧过度题记铭刻,只字片语意境深远才恰到好处。

吴昌硕生前极喜好古砖瓦砚,曾有诗云:“缶庐长物唯砖瓦,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做水仙盆。”作为一代宗师,他曾篆刻过“道在瓦甓”的印章,又留下了“食金石力,养草木心”的格言,可见秦砖汉瓦这样的金石文字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浸润、制作赏玩古砖瓦砚这样的文房雅玩对于书家印人心灵的滋养是不可或缺的。

此次“古砖瓦砚及砚拓题跋展”,正是中原书家印人的一次与古人对话的雅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了解并走近古砖瓦砚,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体验书法篆刻刀笔之外的丰富与精彩!

  

 
打赏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