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中国砖瓦行业三十年变革发展状况

   日期:2016-05-12     浏览:393    
核心提示:30年前,“文革”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在物资极度贫乏、生活极度困苦的环境下,改革开放使国人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追求。

30年前,“文革”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在物资极度贫乏、生活极度困苦的环境下,改革开放使国人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追求。在广大的城镇及农村,“三世同屋”、“四世同堂”的现象非常普遍,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最低限,人们殷切希望改变居住条件。然而,当时以国营企业为主的砖瓦生产厂家全国才有不足3000家,年产量仅有不足1000亿块。

曾经,买砖瓦要凭计划,要特批。

此状况根本无法满足当时城乡巨大的建筑市场需求,于是,许多乡镇砖瓦企业应时而生。时至今日,我们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全国许多地方都将乡镇砖瓦企业称为乡镇工业发展的“母鸡”,用乡镇砖瓦厂赚的钱去办其他企业。当时好多乡镇企业都是在砖瓦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是,砖瓦机械设备的生产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砖瓦生产企业的需要,买砖瓦机械设备不是要用钢材换,就是要用钢材指标换。于是,砖瓦生产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砖瓦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乡镇砖瓦企业异军突起,大幅缓解了广大城镇建筑市场对砖瓦产品需求的压力。

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仍然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大量的私有经济、个体经济进入了砖瓦生产领域,从而使砖瓦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建筑市场上对砖瓦大量需求的形势才有了真正的缓解。我国砖瓦生产企业在1996年达到了12万家之多,砖的年产量也首次突破了7000亿块(折普通砖),成为世界上砖瓦生产企业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

此后,在2005年,砖的年产量又突破了8000亿块,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8倍多。屋面瓦的年产量也从1985年的305亿片增加到了2000年的700多亿片(含水泥瓦在内)。砖瓦产品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需要。试想如果没有这样快速增长的砖瓦产量,哪有我国广大城乡建筑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砖瓦工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也非常重视砖瓦工业的发展情况,早在1986年原国家建材局就成立了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协调和指导砖瓦工业的发展。国家也非常重视砖瓦工业中利用工业固体废料的问题,早在198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发(1985)117号文《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通知》中,就把利用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等制砖内容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并在5年内免交所得税和调节税(增值税),此政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30年间,或因市场经济初临激烈竞争的刺骨、或因改制的阵痛、或因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许多国营砖瓦生产厂家和某些设备制造厂家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有的以国营砖瓦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发生了转变,最初让位给乡镇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绝大多数乡镇砖瓦生产企业也逐步转变成为私有企业。现在砖瓦的生产,从产量和生产厂家数量上来说,我国砖瓦行业已形成了以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是我国烧结砖瓦飞速发展的20年,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大发展时期。

1988年全国砖产量就达到了4687.79亿块、瓦580.04亿片。比整个西欧的砖产量的总和还要高出很多。当然这与我国各地快速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几乎到处可见建筑工地,随处可见砖瓦厂,与二战后西欧的情况极为相似。但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国营大中型砖瓦厂或是骨干砖瓦企业,由于多年生产,土源枯竭,或是因为建厂时间太长,企业负担过重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渐转产或倒闭。大量的乡镇、个体砖瓦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从生产的方式上讲,出现了某些方面的退步,如出现了“立窑”、“土窑”等。
这种以“高速度,低水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大量烧结砖瓦厂,设备简陋,能耗高,产品质量差,产品品种单一,污染严重,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毁田的情况,同时也造成了某些地区城市建筑质量的下降。加上建筑发展要节能,建筑使用功能要提高等方面的要求,这种状态的烧结砖瓦生产方式已构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对砖瓦行业出现的这种无序发展状态,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积极地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1991年9月17日~20日,国家建材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联合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朱镕基致大会的贺信。会议主题是加速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住宅体系,提出了当前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推动这项工作。1992年11月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66号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烧结砖为主要对象的墙体材料革新的热潮。此后,国内各级政府都先后成立了“墙改办”。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发出了在170个城市“限时禁用黏土实心砖”的通知。

在170个城市“禁实”的基础上,于2005年又发出了在256个城市“限时禁用黏土实心砖”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在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强劲政策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毁田烧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很多地区已出现了吃山(丘)造田,复耕还田等可喜的局面。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料、页岩、江河(湖)淤泥等制造的新型墙体材料已达到2000亿块左右,在新型墙体材料中占有主导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墙材革新事业的发展。

目前,砖瓦行业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料已达35000万吨,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工业固体废料的综合利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也成为我国烧结砖瓦发展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砖瓦机械设备制造以非真空挤出机为主,但是现在非真空挤出机的制造已非常少了。当时最大型号的真空挤出机仅为Φ450,配套设备中还没有搅拌挤出机。在1978年,使用真空挤出机的厂家还不普遍,而现在使用真空挤出机的生产厂家已达到了企业总数的25%以上,约有2.5万台真空挤出机在生产线上运转,为我国的多孔砖、空心砖的生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设备技术的引进大大促进了我国砖瓦行业的技术进步。

例如,我国先后出现了变径变螺距的、大型号(如Φ750/650型)的挤出机,紧凑型挤出机,硬塑挤出机等;自动化码坯机、自动化上下架系统设备、窑车运转系统设备、自动切坯设备;挤出搅拌机、高速细碎对辊机、轮碾机、陈化库侧向及横向液压挖掘机、屋面瓦整型机等,同时也武装起了一批砖瓦机械制造厂,初步形成了软塑、半硬塑、硬塑成型的配套砖瓦机械设备制造体系,使我国砖瓦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也为我国的砖瓦机械设备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引进生产线也使我国的干燥室和窑炉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装备有计算机的砖瓦生产线已逾百条,在新建的大中型烧结砖瓦生产线的干燥室和窑炉上,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生产线,我国大断面隧道窑和干燥室的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焙烧工艺和控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如于1989年建成引进技术的9.2米内宽的一次码烧隧道窑,1996年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建成国内自行设计的4.6米内宽的隧道窑,1998年建成6.9米内宽的隧道窑,2000年建成10.4米内宽的隧道窑等,现已建成同类型的大断面隧道窑逾百条。改革开放初期的“小立窑”、“土窑”现在已很难见到了。

中国砖瓦工业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期已经到来,这些变化构成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全国有数百条大型生产线为中国砖瓦行业走向工业现代化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夯实了基础具备了中国砖瓦发展方式大转变的主客观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中国砖瓦告别几千年的传统模式进入现代工业化发展道路、使之成为朝阳工业,支撑着浩大的住宅建设需求,促进城市化、建筑产业化,奠定了厚实基础。在自主创新、提升行业快速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砖瓦行业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绿色建材产品生产的道路,继续谱写节地、节能、利废的新篇章。所有这些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烧结砖瓦行业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砖瓦企业总数量缩小,但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迅速。“七五”末期,全国注册的制砖企业为12万户,砖产量为3748.5亿标块,屋面瓦为422.75亿片(1986年统计),2005年统计:砖瓦企业缩减为10万家,砖产量增加到8200亿标块,烧结瓦为500亿片,分别比1986年翻了一番多和增长18.27%。年产量从1977年的939亿块快速增长到目前的8000亿块,生产厂家达到近9万家,从业人数近1000万人;砖瓦机械设备制造厂也从十几家猛增到目前的上百家。

大规模的生产线正在逐年增多。

我国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料、页岩、江河湖泥建设起的大型烧结砖瓦生产线最近几年数量不断增加,如年产量为5000万块及以上的生产线已达到了数百条。产业的规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年产5000万~12000万块标砖以上的大型生产线在逐年增多,已接近烧结砖瓦厂总数的1%;年产3000万~5000万块标砖的大型企业占8%;年产2000万~3000万块标砖的中型企业占25%。这些企业已成为中国砖瓦工业的主体力量。

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

最近几年建设的大型生产线,均装备有计算机测控系统。在引进的烧结装饰板生产线上也第一次用上了机器人,如江苏宜兴烧结装饰板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烧结装饰板的生产已进入了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行列。到明年,我国砖瓦生产线上使用的机器人将会达到10台以上(在建的项目有乌鲁木齐4台,山西大同2台、阳泉2台,江苏宜兴已有2台)。国内有的砖瓦机械设备制造公司也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制,预计最近就可拿出成品样机。 机械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

 
打赏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