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中华砖瓦渊源

   日期:2016-02-14     浏览:88    
核心提示:中华砖瓦从上古走来,根植于7000多年前,她上系古老华夏,下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她曾伴随华夏民族迎来初级文明的曙光,也曾伴随着伟大的华夏民族创造了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中华砖瓦从上古走来,根植于7000多年前,她上系古老华夏,下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她曾伴随华夏民族迎来初级文明的曙光,也曾伴随着伟大的华夏民族创造了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她是中华本原文化的活化石,无声的记录着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各个方面。烧结砖瓦的发明,是我华夏先祖智慧的结晶! 烧结砖瓦器物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环保、生态、健康的诸多功能,敲响了中华烧结砖瓦复兴的晨钟。她们一定会向未来走去,昭示着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大规模应用!

几千年岁月的烟尘冲淡了真实历史和神奇传说之间的界限,也掩埋了昔日宫阙坍塌后的大量断瓦残砖。我们从史书上只能找到只言片语的记载,更多的信息,则要从沉睡地下的实物中通过考古发现来寻找。

烧结砖瓦是水、土、空气和火相融合浑然天成的产物,她们伴随中华历史的风云激荡,见证了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社会生活、政治集权、艺术思想的兴衰,从未被割断,可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并载誉世界。

首先,我国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建筑上使用“红烧土块”。这种烧土材料应是烧结砖瓦最早的原始形态。距今6400多年的大溪文化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烧制“红烧土块”的窑;距今5500年时就用“红烧陶块”就建造有井壁、铺筑广场等。这些便是烧结砖瓦的雏形,亦即文化意义上的砖;其二,象征“六合”(即天、地、四方)的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在距今5300~5500年期间的仰韶文化时期(黄帝时代)就在黄河流域崭露头角,这则是文明意义上的砖;第三,在4100多年前的夏代初期,华夏先民就发明了还原法烧制青砖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又绽放出制作精美的筒瓦和板瓦之奇葩;3600年前的商代早期,轮制法就用于了瓦的制造中。通过陕西龙山文化(4100年)、陶寺遗址(4100年)、齐家文化(3900年)和郑州商城早期遗址(3600年)出土的瓦,证实了在古籍中记载 “夏时昆吾氏做瓦”(或“桀作瓦屋”)的历史真实。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烧结屋面瓦出现在中国。从那时起,独具魅力的中华砖瓦便有了纹饰而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载体,逐渐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独领风骚的格调。商周时代,那天圆地方,上栋下宇,前堂后寝的砖瓦土木建筑风格彰显出亚洲这个人类摇篮里的华夏民族思想和思维实践的原点。古砖瓦表面的青灰与天共色,充分表现出了华夏民族“三才和谐”,“天地相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天穹地转,日出日落,四限六合,七政八极的宇宙观,抽象出“飞龙在天,格司其职”的深义文化,从而奠定了纹饰砖瓦、模印画像砖、空心砖、模印瓦当的发明和创新的思想基础,并构建了砖瓦文化富含消灾避邪,和平祥瑞,福寿安康的艺术主题;第四,距今31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心砖。西周到秦汉,中国砖瓦就已成为了使文人之心,传大匠之技,融民族之魂的艺术珍品。春秋战国砖瓦就分类,秦汉时期模数概念已形成。中华烧结砖瓦的历史根本就不是常说的“秦砖汉瓦”,也根本不是先有西周瓦,后有战国砖之说;第五,自北魏到隋唐,琉璃砖瓦,青棍砖瓦和窑后砖雕制品的相继问世,直接推进了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的发展与进步,并且惠及民间,使东方建筑文化享誉世界;第六,自烧结砖瓦一出现,古人们便在其表面上进行着装饰,西周瓦当及瓦当纹饰的发明,拉开了烧结砖瓦的装饰艺术的序幕。春秋晚期或战国初(距今约2400~2550年)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画像砖。秦汉(距今约1800~2300年)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春秋战国,瓦当艺术形成三大流派(秦、齐、燕),令历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秦汉时期的瓦当装饰艺术历来被作为艺术品中的瑰宝,至今仍闪烁着光辉。北魏平城(距今约1600~1700年)时期就出现了琉璃瓦和表面被打磨的、漆黑发亮的烧结铺地方砖,也许从那时起中国就有了皇宫铺地专用的、最早形式的“金砖”。隋、唐的烧结砖瓦装饰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闻名后世的青棍砖,青棍瓦(可惜其制作方法已失传)。早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国就有了窑后砖雕作品,并施加彩绘,艺术水平之高,令后人赞叹。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烧结砖瓦装饰艺术从皇家宫苑惠泽民间,极大地丰富了中华古建筑文化。无论是庙宇殿堂、达官显贵的居室文化建筑群,也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府第,其上的砖雕作品构图新颖,刀工传神,工艺精湛,记述着天地万物,共生共荣;民间传说,可悲可欢,传递着无限真情,它充满着中华砖瓦文化活的灵魂,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韵犹存。迄今中华大地上遗存的砖雕艺术(京津派、黄土派、徽派、岭南派等等)争鲜斗艳,流光溢彩,为当今世人称道。完全可以说,中华烧结砖瓦的装饰艺术自出现始就是中国文人与工匠智慧的结合体,是中外砖瓦发展史上罕见的历史文化形态,无论是其品种、体形,也无论是砖瓦本体上的文化附着,都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气息。烧结砖瓦产品上的这些装饰图案,表达和传述的意境,无不体现着各个历史朝代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时代特征,深深地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传承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之一。

中华砖瓦诞生于7000多年前,历经沧海桑田、战乱升平,从未停歇,为适应于建筑不断发展的要求,始终在不断地自身修正着,完善着、绵延发展着!一块砖,一片瓦,一尊画像砖,一幅砖雕,除了展示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就中还刻录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印记,潜藏着令人寻味的古史信息,因此她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秦砖汉瓦”,是中国砖瓦史上第一个高潮的代称,她是一种文化沉积的升华,她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传递着英雄辈出的秦代和盛世华章的汉代的信息,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之一。

我们对“秦砖汉瓦”的发祥、发展历史的追根溯源,并非视之为古懂而玩味,视之为文化珍宝而收藏,而是想它在未来社会里,对人类社会再作贡献。这就是 “秦砖汉瓦”与其他文物的根本不同所在,如同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种植庄稼蔬菜、饲养家畜家禽、织布穿衣一样,只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修正、提高,而不是抛弃!

《讚中华古建筑砖瓦器十二韵》:

甑甓恢寰宇,青琉应宿光。

双螭瞭万象,独赑驮华堂。

扆镂堆天瑞,瓦当颂吉祥。

博风屏四极,滴水瓴八方。

陶艺惊秦汉,久长乐未央。

中华古砖甍,世界美名扬。

(注:1、甑甓[音:zèng pi]—古砖称谓;2、青琉—指青棍瓦,琉璃瓦;3、螭、赑—传说龙生九子,其一曰螭[chi]吻,好望,建筑上立于脊头或挑檐角;其二曰赑屃[bì xì],力大,驮柱础、碑石,为陶、石;4、扆镂[音:yilou]—指房屋照壁,多为大幅砖雕;5、博风—砖雕制品,嵌于房脊四顺水,挡风雨,北方古建筑多见;6、滴水—与瓦当配,为模印纹饰图案,“高屋建瓴”是指滴水;7、甍—古瓦。《讚中华古建筑砖瓦器十二韵》—傅善忠作) 

砖颂:

宁封蹈焰化甓瑶,玉振千秋品格高。

竖直横平陈劲旅,循规守矩禀行操。

顶天犹煥蟾宫美,立地方兴广厦豪。

点染江山八万里,仙姿神态领风骚。

(注:1、宁封—即黄帝陶正宁封子,为烧陶蹈火焚身化陶成仙。甓瑶[音:pi yao],指砖;2、蟾宫—美国宇航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在月球上要建造人类的庇护所,只能使用烧结砖。”3、八万里—地球自转一周约八万里,此处指全世界。《砖颂》—傅善忠作。)

砖瓦60年颂调寄《杏园芳》摊破

灰妆素面志凌云,从公竖直横平。朱楼香阁跨千旬。仍娉婷。

咸阳马啸兵书阵,霸王善炬无文。陶埏何日惠天民?月宫颦!

—傅善忠作

 
打赏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