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何镜堂南昌论道:建筑设计要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的统一

   日期:2014-01-08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812    评论:0    
核心提示:何镜堂院士给观众带来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讲座(图片来源:大江网)何镜堂院士(图片来源:大江网)观众仔细做记录(图片来源:大

何镜堂院士给观众带来“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讲座(图片来源:大江网)

何镜堂院士(图片来源:大江网)

观众仔细做记录(图片来源:大江网)

江西城市建筑怎样才能解决千篇一律、特色不鲜明的问题?8月5日,正当“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评选在赣鄱大地如火如荼进行之时,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 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来在南昌做了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的大型讲座,系统地阐述了它“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为江西建筑界指点迷津。

“和谐观”是中华建筑文化的核心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原创能力,努力创作有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师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任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中国传统都城注重相天法地,因地制宜的选址。城市采用方形圈层结构、井字形纵横道路体系,形成南北轴线明确、中心突出、肌理清晰的棋盘式布局。

中国古建筑以群体见长,围绕院落布置。单体造型由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组成为一个和谐统一体。中国传统居民充分体现出应对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家族 血缘关系而呈现的多样性和独特形式。中国传统园林体现“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高超造园艺术。

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和适应自然与社会变化的和谐观,以及在城市、建筑、园林中所形成的鲜明特征,是我们从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当代建筑应注重整体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建设的全过程中,也体现建筑的全寿命中,这是当今建筑师必须关注和贯彻的设计原则。

人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建筑师对建筑的发展应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使设计具有灵活和可变的适应性。

建筑整体性首先体现在构成建筑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从城市整体的角度、从群体协调的角度,从建筑内外空间和细部延伸的角度,分清主次,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归纳、优化和整合,总体把握,贯彻始终。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在和谐中作到丰富多彩。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理想和思想,也是一种创作的思维方法。

“建筑三性”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经典作品

承传中华建筑文化和谐观的哲理思想,在当今的城市和建筑设计中,首先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建筑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中,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城市地段环境所制约。建筑师只有从地域中提取特色,挖掘有益“基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建筑还具有双重性,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发展。建筑既要自觉继 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提炼地域独有的文化特征,创造地研究和发展本土文化,又要注意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遗产,在现代建筑的共性中突出地方个性。

建筑还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使建筑创 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建筑创作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特征。归根到底,是时代 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

建筑师应自觉吸收地域文化优秀传统,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精华,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点,创作有文化品位的现代建筑。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建筑“三性”是设计创新的一个普遍性原则,建筑师在构思过程中,应按项目的性质、用途、时间、地点和条件统筹考虑,才能作出正确的建筑定位和设计对策,从而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作品。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