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解读苏州轨交2号线艺术墙设计理念与风格

   日期:2014-01-07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528    评论:0    
核心提示:劳动路站轨交2号线试运营在即,站点内竖立的文化艺术墙成为一大亮点。它们都是由苏州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负责设计的。昨天,记者

劳动路站

轨交2号线试运营在即,站点内竖立的文化艺术墙成为一大亮点。它们都是由苏州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负责设计的。昨天,记者请来该中心主任姜竹松教授,一一解读他们的设计理念与风格。

2号线文化艺术墙以“东方水城、丰泽彩韵”为主题,分布在包括延伸线在内的11个车站。其中一期工程的8幅已经完工。姜竹松介绍,这些文化艺术墙总体上与2号线装修主题“水乡彩韵”相呼应,表现形式多样,艺术元素丰富,色彩清新明快;而具体的每一幅,又与它站点所在的位置一一对应,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元素。

蒋世颖/摄

高铁苏州北站——姑苏鱼跃

高铁苏州北站艺术墙处于站厅层大厅西侧。考虑到车站的现代建筑风格及大厅通透性的功能需求,上部以透明雕刻的玻璃鱼群悬挂于玻璃幕墙前,每条鱼身用高科技的象征符号图形加以装饰,寓意昔日鱼米之乡,今日以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不断衍生、可持续发展之意;下部以透明材料在玻璃幕墙上施以连续水纹样。色彩集合全线的冷暖色彩,渐变有序排列。

阳澄湖中路站——璀璨花韵

阳澄湖中路站艺术墙围绕两根实体柱展开设计,面向站厅层大厅,正对检票闸机,两侧为上下客自动扶梯。相城区是苏州城市的北大门,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区。“水城、花城、商城和生态人居城”是相城区建设规划的理念。阳澄湖中路站艺术墙的创作主题为“璀璨花韵流彩芳香”,以花卉、珍珠、水等为主要设计元素,运用绘画、玻璃装置、镜面、灯光等综合艺术手段表现相城区的“四城”理念。作品简洁现代、晶莹剔透、主题清晰、安全耐看,与该站厅宽敞现代的大厅环境交相映衬,成为整个大厅的点睛焦点。 

苏州火车站站

苏州火车站站——园林意象

火车站是轨道交通全线的重要节点,也是苏州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该站艺术墙设计分布于站厅层的东西两个站厅中的两个独立空间内,大空间185平米,小空间面积为84平米。其中,大空间以现代语汇将整个空间用平面装饰的艺术手法,形成前景和远景两个大的层次,借用“枯山水”的造园手法,通过灯光处理,以竹、石以及园林长窗等造型元素,形成一幅“园中园”的现代意象画卷。小空间借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手法,呈现园林外小桥流水和人家尽枕河的意象,如同一幅“桥上桥”的江南水乡风情装饰画。

山塘街站——山塘古风

山塘街站位于山塘街北。该站以山塘街的人文风情为创作主题,前景为砖浮雕通贵桥和山塘狸猫;背景画面用金属板网印制山塘风景和山塘代表性古建筑形态,画面中以铜板腐蚀刻十二月时令民俗活动、历史名人及民歌《大九连环》等内容。画面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艺术表现立体与平面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互补,与站点周边环境形成有机联系。

石路站——南濠寻仙

金阊石路地区自古就是繁华风流之地,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我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清代名画《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便记录了当时阊门至枫桥的繁华盛景。南浩街轧神仙庙会是金阊石路地区独具苏州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做糖人、吹玻璃、剪纸、九连环等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特色。石路站艺术墙以本站段区域欢快热闹的“轧神仙”庙会为表现场景,以此反映石路地区的商业繁华。画面前景群体人物自右向左,从清代、民国时期到现代,如同一幅商业繁华地段的历史画卷,穿越时空、融为一体,喻意历史与现实的传承延续。画面借用苏州传统剪纸为表现形式,运用石刻、锻铜等浮雕艺术表现手法,既有装饰性,又具现代感。 

山塘街站

三香广场站——运河帆影

三香广场站地处京杭大运河西岸,周边水网密集,是历代所征粮食及丝绸等物产通过水路运往京师及北方边关的主要通道,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三香广场站艺术墙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以运河古船帆影、运河古驿站、宝带桥等为元素,用浮雕的艺术语言表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化遗迹。

劳动路站——古胥竞渡

劳动路站地处古胥门外。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就在“胥门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端午节赛龙舟祭伍子胥,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民间吉庆活动。该站以彩绘雕刻玻璃和内打灯光的艺术形式,以古胥门为背景,以龙舟竞渡、花灯巡游为主题,营造了一种波光粼粼、彩船龙舟穿梭往来的欢快、祥和的吉庆景色,画面色彩处理吸收了苏州桃花坞版画的色彩,明快、欢庆。

桐泾公园站——丝绸春秋

据相关资料查证,古时桐泾一线为桑蚕之地,从宋至清一直为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的重要基地,为水陆丝绸之路同海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桐泾公园站艺术墙便以《蚕桑之地,丝绸春秋》为题,查考《天工开物》中有关古时丝绸工艺流程,将种桑、养蚕、缂丝、经纱、织绸、染色、整布等整套织造过程汇于一个画面,以多维空间平面化处理的构图,用中国传统的木刻阳线为造型手段,运用雕刻玻璃、装置、灯光等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一幅通透敞亮、绚丽清新的丝绸文化发展史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