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土建部分)

   日期:2013-12-09     来源:prk88.com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516    
核心提示:  本工艺标准针对新建110kV~500kV变电站工程,提出了土建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具体包括:  (1)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本工艺标准针对新建110kV~500kV变电站工程,提出了土建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具体包括:

  (1)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进站道路、进站大门、围墙、站内道路、电缆沟、操作小道、消防小室、护坡、挡土墙等;

  (2)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墙体及抹灰、门窗、内装修、外装修、屋面、楼梯及栏杆、卫生间及卫生器具等;

  (3)构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防火墙、构支架基础及保护帽、设备基础、断路器操作平台、电抗器围栏等;

  (4)变电站内主要建筑物的混凝土工程均应按清水混凝土的尺寸控制要求进行施工,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构筑物或设备基础包括:主变基础、防火墙、GIS设备基础、电容器基础、并联电抗器基础、构支架基础保护帽、电缆沟道、消防水池等。

  (5)给排水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雨水口、检查井、阀门井、建筑雨水立管、给水机组、雨淋阀、合成泡沫喷雾系统、穿墙套管、水喷雾及合成型泡沫喷雾横管支架等;

  (6)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分体空调、通风机、风阀及风口等。

  (7)其他要求,如沉降观测点等。

  本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针对上述范围各施工工艺的不同特点,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分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点和样板图片等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变电站土建各工艺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目的在于提升××变电站设计精细化程度,提高施工工艺水平,统一变电站建成后的感观效果,进一步实现设计、施工工艺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1章  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1 进站道路

  1.1.1 设计要求

  (1)进站道路路线平、纵面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道路为公路型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总厚度57cm,自下而上分别为:下基层15cm厚(1.5MPa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4~6%)→上基层20cm厚(3.0MPa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4~6%)→水泥混凝土面层22cm厚(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4.5MPa)。设计典型断面如下图:

  图1.1-1 进站道路典型路面结构图

  (2)路面按图纸要求设置接缝或传力杆,不得遗漏。胀缝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缝壁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胀缝设于道路终点、道路交叉处、与站内道路相接处,其余路段视施工温度每200~300m设一条。

  (3)路基压实度要求:

  第一,填方区路面底面以下0.0~1.5m压实度不小于0.94,1.5m以下不小于0.90;

  第二,挖方区路面底面以下0.0~0.4m压实度不小于0.94.

  (4)进站道路路基填方、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坡比自然放坡或开挖,当填方路基地面坡度大于1:5时,应将地面进行挖台阶处理,每级台阶宽1m.

  (5)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边坡施工完成应及时完善道路的排水沟、截洪沟等排水系统,并立即进行植草绿化,防止降雨对坡面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的稳定。

  (6)高填方、平曲线、桥面等较危险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式护栏,做法详见国标图集《道路》(93J007-8)。标注漆成红白相间色。

  (7)道路中心划黄色车道分界虚线,道路边缘划黄色车道边界实线,线宽10cm.

  (8)材料要求:

  第一,面层混凝土粗骨料(>5mm)宜采用岩浆岩或未风化的沉积岩碎石,应符合级配规定,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含泥量<2%;

  第二,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参考水泥掺量约4~6%;

  第三,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参考水泥掺量约4~6%。

  (9)施工质量要求:

  第一,路面板厚偏差≤10mm(每100m),板宽、板长偏差≤20mm(每100m),板边垂直度偏差≤5mm;

  第二,路面平整度偏差≤5mm(每50m);

  第三,路面纵坡标高偏差≤10mm(每20m),相邻板高差≤3mm;

  第四,路面横坡偏差≤0.25%;

  第五,纵缝顺直度偏差≤15mm;

  第六,横缝顺直度偏差≤10mm。

  1.1.2 施工工艺要点

  (1)土基压实完毕,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得出现车槽,注意排水。

  (2)混凝土摊铺之前应检查基层的宽、路拱与高程、表面平整度和压实度是否符合要求,不符之处,应予整修。当在旧砂石路面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所有旧路面的坑洞、松散等损坏,以及路拱横坡或宽度不符合要求之处,均应事先翻修调整压实。

  (3)混凝土做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一,当有烈日曝晒或干旱风吹时,做面宜在遮阳棚下进行;

  第二,做面前应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

  第三,做面宜分两次进行。先找平抹平,待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找平。混凝土板面应平整、密实。

  (4)混凝土面层浇注2~3小时后,要立即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通行。当达到40%强度时才允许人行;当达到70%强度才允许小车,轻型交通车通行;在混凝土浇灌28天后正常使用。

  (5)胀缝板采用2cm厚沥青木板,两侧刷沥青各1-2mm,埋入路面,板高与路面高度一致。缩缝采用混凝土切割机切割,深度为5cm,割片厚度采用3mm,切割在拆模后进行,拆模时将已做缩缝位置记号标在水泥混凝土块上,如横向缩缝(不设传力杆)位置正位于检查井及雨水口位置,重新调整缩缝位置,原则上控制在距井位1.2m以上。切割前要求画线,画线时与已切割线对齐,以保证同一桩号位置的横缝直顺美观,切割时均匀用力做到深度一致。胀缝、缩缝均灌注沥青胶泥,灌注前将缝内灰尘、杂物等清洗干净,待缝内完全干燥后再灌注。缩缝采用切缝施工方法,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方可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6)施工时,每天完成或因其他因素不能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做至胀缝;如不能,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

  1.1.3 样板图片

  图1.1-2 进站道路效果图

  1.2 进站大门

  1.2.1 设计要求

  (1)进站大门为电动推拉门,通过门扇下设置的行走轮,在轨道上行走。门扇一般按6m宽门洞设计,高度为2.5m,门扇宽高可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调整。

更多详情点击附件下载:

  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土建部分)part1

  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土建部分)part2

 

 
打赏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