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旗下网站评选出全球最丑十大建筑,朝鲜柳京饭店居首,中国沈阳方圆大厦位列第九。其实,方圆大厦并不能算中国最丑的建 筑,现今遍布大中小城市的各种建筑垃圾早已为我们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这些充斥于各级城市的丑陋的大型建筑,不仅是建筑设计的问题,还涉及其他一些重要 的社会议题,例如某些社会阶层的急功近利,例如传统文化的逐步缺失等等。
其实,就如沈阳的方圆大厦一样,我们一些建筑的表达欲望也是多种合力促激而成的,甚至有的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城市诉求”与“国家想象”,在民族文化不断被 解构的过程中,城市形象和国际化决心总想要顽强地表现在建筑之上。当传统格局的一体性被打破后,各种标新立异的怪诞、丑陋之作在旧址上拔起,由此形成巨大 的建筑景观,而各城市之间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角逐,纷纷用建筑的“现代化”、“全球化”来表达经济、文化竞争方面的诉求。
我们城市建筑中那些让人笑掉大牙的设计,例如元宝亭、铜钱大厦、酒瓶楼、福禄寿星酒店等等,之所以可笑,往往是让建筑不合时宜地表达出资本与权力的某些象 征意义,表达某些出资方的主观意图和理念,于是这类建筑往往会“遵循资本主义美学,却又严重破坏了资本核算的原则”,人们不惜重金造出能一目了然、简明扼 要地表达意图和理念的建筑物,却舍弃了建筑基本的审美需求,最终造出了尽显浮躁的文化心态、模糊的建筑概念和拙劣的审美选择。
著名建筑师叶如棠先生特别地将当代建筑现状概括为“四远四近”:与自然越来越远,与官场越来越近;与生活越来越远,与逐利越来越近;与文化越来越远,与浮 华越来越近;与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不得不承认,建筑精神与城市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显现出娱乐与消费主义时代民族文化意识与个体精神的衰微。城 市精神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建筑的趋同,在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的阶段,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城市建筑的具体规划设计中,并引导着城市建筑走上了一 条离本土化、地域化越来越远的道路。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的缺乏,更使得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的恰当意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公共空间也充斥着浓重的官方话语。
改革开放以来,繁荣的建筑市场带给我们关于现代的、西方的新式文化体验,也让我们震撼于资本国家主义的建筑徽记,这种纷扰的现状表现出文化格局的破裂和意 义空间的失调,带来了众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建筑垃圾,更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转型时期中国的传统和当下的发展如何进行着断裂与弥合的过程,丢弃传统和盲目追风 固然不妥,过分强调“建筑民主”与“文化多元”等等,往往才是制造当代巨量建筑垃圾的元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