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为《囍厢记》的砖雕动画预告短片发布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转发,评论中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一次回归。
预告片中,砖雕的人物、喜鹊、花卉、山水化静为动,像是活了的壁画一般。作为中国首部砖雕动画,它以中国经典爱情故事《西厢记》为蓝本,将民乐《百鸟朝凤》作为背景音乐,还兼容了传统戏剧、戏曲表演等艺术风格,预计将在2019年正式上线。
砖雕动画的制作团队最初的想法是,跳出绘画的范畴,将动画与其他美术门类相结合。事实上,美术至少包含绘画、雕塑、设计、建筑四个门类,而制作团队首先想到的是雕塑。
作为中国传统雕刻的“三雕”之一,砖雕比木雕和石雕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它常常见于古人们居住的官邸,或是祠堂的墙壁上,能够由单块到多块完成联合叙事,在艺术风格上又因地域不同而衍生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一块青砖之中,可展现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技艺,能容纳少则三层、多达八层的空间层次变化,这也为丰富动画观众的视觉体验提供了条件。
不难想象,用砖雕制作动画的最大难题,是巨大的时间和物料消耗。雕刻一块青砖的时间可长达数月,因此逐帧雕刻显然不是解决之道。
制作团队于是想到了用细沙土、白色海沙、灰色油泥的混合材料来模仿青砖。这么做既保留了青砖表层有气孔、颗粒感的质地,也兼顾了材料的可塑性。事实上,这种“仿制”手法在艺术动画中极为常见。
《囍厢记》预告片的开头,片方用红字罗列了中国动画史上的几个标志性事件:1926年,中国首部动画片诞生,1947年,出现了首部木偶动画,1958年,首部剪纸动画面世,1960年,首部水墨动画出现。
砖雕动画则是将传统中国美术技艺融入动画艺术的最新一次尝试。
上世纪的中国动画曾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956年到1994年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44部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76次,因此出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说法。根据《动画概论》的定义,“中国(动画)学派”指“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折纸片《湖上歌舞》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中国动画曾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除了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寓言小说,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之外,这些融入了剪纸、水墨等美术技法的动画,制作周期和成本也都很高。
进入新时期,电脑动画虽然已占据了主流,但还有不少人正在探索动画的形式。最近最出名的就是去年上映的依托于一幅幅印象派油画的《至爱梵高》。而在美术与动画结合方面,中国也有不少探索。
2012年,名为《美丽的森林》的中国动画短片让宋朝古画也动了起来,整部动画都是花鸟翻飞,还原了宋人工笔的神韵。为此,制作团队用了三年时间手工绘制花鸟的动作。
2013年,版画出身的汤柏华则完成了一部名为《夏虫国》的动画,它讲述了在一个叫夏虫国的地方,活不到夏季的人们建了一艘大船去找冰求生存的故事。为此,汤柏华选择用写实工笔画在石膏板上作画,这部作品用了两年时间,用料20吨。
《囍厢记》也不例外。它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都超出了原定计划,虽然如此,但动画的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黄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想尽各种办法坚持下去吧,没有考虑太多,目前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放松质量的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