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近日,一片被视为冀版“乔家大院”的建筑群在永年县河北铺村被专家发现。
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该建筑群其实是一座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进士府,保存较为完整。与山西乔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一规模宏大的家族合聚式民居建筑群结构设计颇具河北地方特色。
新发现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周围群众也表示出极大关切,这一历经100多年风雨的建筑群落何以完整保存至今?进士府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着眼于开发保护,当地将采取怎样的举措?
18个院落规模堪比乔家大院
青灰色的砖墙颜色斑驳,略显破旧的灰色门檐上也已长出茅草,但位于正门前的上马石、旗杆墩,高耸的院墙,斗拱飞檐的屋顶,无不在印证着这片院落昔日的繁华与气派。
4月20日下午,小雨淅沥,笔者走进位于永年县河北铺村北巷子路北的进士府。
“当地人都管这儿叫‘进士府’,因为这是清朝末年进士赵世德家族的宅第,属于典型的家族合聚式居民建筑群体。这处建筑是赵世德祖上于清道光15年(1835年)开始兴建,大概到道光25年(1845年)建完。”当地的“文化人”赵新成告诉笔者,赵世德是清光绪21年进士,曾任清廷礼部主事、吏仪制司行走等职,直接参与了“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名人之一。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进士府的每个院落都是三进院结构,我们所在的这个院子后面,还有与其结构相同的两个院子。”赵新成说,“我们参观的院落仅是进士府现存18个院落中的一个,整个进士府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160米,共有房屋400余间。从规模上来看,堪比山西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
站在高处俯瞰整个进士府,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气势宏大,布局规整清晰,内部建有东、中、西三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将整个建筑群分成三部分,每条街道长100多米,18座小院落通过各条街道相互连通。
据介绍,该建筑群得以从清末一直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赵世德去世后,宅院中住的全是赵世德的后人,人口最多时达到200多人,直到现在仍有20多位赵氏子孙在此常住。
进士府的大门外是河北铺村的一条主要街道,当地人告诉笔者,村民们没想到这处叫做“进士府”的破旧建筑如今却成了文物。“最近,村里在编写村志,有关专家前来考察,看到进士府,他们眼前一亮,都认为这是一座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的老宅子。”河北铺村党支部书记赵凤军说。
建筑特色彰显河北民居风格
62岁的赵海金老人是赵世德的第四代子孙,如今,他和老伴还居住在进士府的一处四合院里,在他家里,笔者见到进士府的“镇府之宝”。
“这是赵世德去世八年后,内阁学士唐景崇、理藩院尚书启秀、吏部尚书徐桐、礼部右侍郎李文田等四人联名赠送的金字牌匾。”赵海金指着一块1.85米长、0.78米高的木质牌匾对笔者说,“这块匾曾被砍成数块,后又被族人一块一块拼起来。”
牌匾中央有两个硕大的镶金大字“进士”,两边还有数行镶金小字,其中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春,乙末科会试中式第五十七名贡士,钦点礼部主事清吏仪制司行走赵世德立”的字样。“相关资料记载,赵世德学识渊博,才能非凡,深受朝中王公大臣赏识,这也是在他去世后四人联名制金字牌匾的主要原因。”永年县文保所所长游现书说。
在当地文物部门看来,进士府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在于金字牌匾,其宅院在建筑风格上采用的卷棚式屋顶在河北民间住宅中也极为少见。
“你看,这个房顶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呈弧线曲面,显得格外圆润。”游现书指着进士府东南角一座屋顶造型平滑的建筑介绍说,“卷棚式是区别于悬山式和硬山式的一种屋顶结构,因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进士府采用卷棚式屋顶,在当时的北方民居中算是建筑风格的一大创新。”
在一些专家看来,进士府的另一大价值在于其具有河北民居的特色。“进士府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朴大方,单看每一个院落虽不高贵、华丽,雕刻也不复杂,但明快、简洁。”永年县文广新局局长郭志军认为,与乔家大院等山西民居建筑普遍注重雕刻、样式较为繁杂相比,进士府建筑线条简单、风格清新,具有典型的河北民居建筑风格。
笔者看到,正如郭志军所说,在进士府,除了大门、影壁、垂花门等有龙形或花形雕刻外,其他建筑的门窗、屋檐等造型都很简单。
“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而是一种建筑风格的体现。”郭志军说,“在邯郸乃至河北地区,如此体量的河北民居古建筑群落并不多见。”

(图片来源:互联网)
抢救性保护已提上当地政府工作日程
4月20日下午,永年县主要领导也来到进士府,就如何保护和开发这处古建筑群落展开调研,而这也成为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进士府的保护和开发对于永年县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抢救性保护工作已提上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日程。”永年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将着手组织专家对其保护和开发进行全盘规划。
这个消息让河北铺村的村民们很高兴。“进士府这个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赵凤军说。
据介绍,一份由永年县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保护开发河北铺村进士府的建议》目前已上报给永年县委县政府,其中提到要尽快启动申报文化保护单位的工作,该建议还提出要以进士府旅游开发为依托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
这处进士府给当地政府和村民带来兴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起步阶段的现实问题。“目前进士府里的宅院内还常住着20多位赵氏族人,宅院都属于私产,文物保护单位怎么进行管理?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进士府的旅游开发?大规模修缮的资金从哪里来?”永年县体育旅游局旅游科科长张士忠脑子里有一连串的问号:“这些问题都亟需研究解决。”
4月21日,带着这些问题,一场由永年县县委宣传部、县体育旅游局、文广新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讨论会在永年县委举行。在会上,张士忠提出,利用半年时间,投资1000万元,先对具备开发条件的12个院落进行修复,同时通盘考虑挖掘进士府的文化内涵以及衍生文化产品的开发工作。
永年县的广府古城、弘济桥闻名遐迩,永年县希望这处宅院能为当地旅游业再添上亮丽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