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特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符号,而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建筑更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山公园片区内的沿街建筑是商埠区内保存为数不多的连片的商埠建筑群,是济南开埠时期的重要代表性建筑。这片建筑反映了当时济南开埠的总体规模和整体规划思想,在济南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较独特的代表性。如结合中山公园整体改造,能成片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一定会提升此片区的文化内涵,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2月济南两会期间传出消息,今年我市城市园林绿化部门的一项重点工程就是中山公园片区的改扩建工程。根据规划,中山公园扩建以后,面积将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大近一倍,现有的公园大部分将保留,还有一些遗存建筑也将保留,此外还将新建一些设施。记者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近日连续对中山公园扩建范围内的老建筑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这一片区留存的几座老建筑虽然不是非常有名,却也很有特色,值得有关部门在保护和利用上认真规划。
据了解,中山公园原有面积为3.12公顷,按照规划,公园扩建范围为东至纬四路,西至小纬六路,南至经四路,北至经三路,扩建后总面积达6公顷,其中需拆迁扩建的面积为2.88公顷。由清华大学和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共同制作的规划方案还没有最后定稿,根据初步规划,扩建后的中山公园要在保留现有公园遗迹的同时,形成商埠历史文化展示区、中山文化展示区、公园历史文化展示区等不同文化主题的功能区域,完善片区功能作用,强化公园效应。其扩建规划的理念是:突出传承、挖掘文化、服务公众、经济可行。届时中山公园将成为展览济南老商业、再现百年商埠文化的最大园区。

特色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经四路405号 非常少见的成组老建筑
与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近来已经多次到这一片区进行探访。中山公园的南侧是经四路,这是济南商埠区最重要的道路之一,也是老建筑比较集中的街区。考古人员说,这条路上最好的老建筑是经四路405号的两座二层小楼。来到现场,记者看到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砖石结构的小楼,楼体前些时候被粉刷过,显得有点新,但老派的西式建筑风格还是透露出一种历史感。
考古人员介绍,这两座小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南侧小楼顶部有阁楼层,四坡孟沙式屋顶,上面是红色机制瓦。屋面的西坡面上有扇老虎窗,东坡面有一个砖砌的烟囱。墙体下部为毛石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外墙抹石灰砂浆来装饰。建筑南立面一二层之间与檐口处有砖砌的圭角。进到楼里面,记者看到木地板、木楼梯保存还基本完好。
进到院里才能看见北侧的小楼,楼的主体为两层。平屋顶至西尽头连接一双坡顶,屋顶砌有东、南、北三面女儿墙,在东、南两面女儿墙上有若干个半圆形铁质栏杆。楼里面也木地板、木楼梯。另外,在两座楼之间还有一座二层的楼房,坐西朝东,高度比两座楼房矮一点,进深也小,用红砖砌筑而成。
考古人员介绍,这两座小楼保存比较完整,没有经过大的改造。尤其是南侧的小楼,从外部的屋面形式、墙体到内部的地板、楼梯、门等部位均体现了日耳曼式建筑的特点,是商埠区内保存较好的日耳曼式建筑之一。而两座小楼相邻、相连,是非常少见的成组老建筑。但两座小楼以前是什么用途难以查清。
皇宫照相馆 历史价值无可替代
在经四路和纬四路的拐角处是经四路379号,与向北的纬四路113-1号、111号、109号、105号、103号连成一排沿街二层楼房。
看了一圈,这片建筑为砖石结构,墙体下部由雨点石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二层檐口部位有砖砌的圭角,在经四路与纬四路拐角的立面位置做了特殊的处理,立面两旁为两个竖向的砖砌墙垛,上部的女儿墙做成一拱券形,种种处理手法突出了主立面的位置,同时也是满足一种建筑风貌设计的需求。
在楼房内侧还有若干个小型中式的四合院与之衔接,也是砖石结构,墙体下部为雨点石,上部为红砖,院内有一座外置的楼梯通往楼房的二层。楼梯上部为木质结构,下部为砖砌结构。
询问了周围的市民,有老人说是当年日本人修建的,在这些楼房内部还有中式的四合院。“另外,这是济南市比较少见的拐角建筑,在拐角处有门面,使得这片建筑衔接自然,又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间,是商埠商业与居住建筑相结合的综合性建筑群,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质量和建筑工艺都非常优秀,是难得的商业历史建筑,应该进行妥善保护,而且可进行开发利用,比普通老建筑更具有可塑性和可观赏性。”考古人员对这片建筑非常赞赏。
顺着纬四路向北走不远是101号、99号两座沿街的二层楼房,建筑结构与刚才的建筑基本一样。稍微不同的是在99号门内,即楼房内侧还有一座“L”形的二层楼房,也是砖石结构,二层上还有前廊,木质栏杆。虽然不是很特别,但也比较少见了。
再到拐角向西进入经三路,一座5层的居民楼旁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宫照相馆了。记者看到,这里依然在营业,只是顾客寥寥,街边虽然停满了车,但行人并不多。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皇宫照相馆应建于20世纪初,是一栋二层的楼房,每层有6间房屋。由于经过了部分改造和粉刷,建筑原本的模样和韵味有缺失,但整体保存完好。从资料可以看出,皇宫照相馆可以说是近代济南、尤其是商埠区内最重要的商铺之一,所以其建筑也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这座建筑保存得较好,是此次中山公园扩建中已经明确保留的建筑之一,但保护下来以后如何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再现其原始风貌,也是摆在规划者、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特色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商埠老建筑
期待保护开发提升价值
经三路上有中山公园的北门,在其两侧还有几座老建筑。110号到126号是由沿街若干个相连的三开间的二层楼房组成,楼房为双坡顶,建筑体量基本相同。这片建筑的风格和纬四路的建筑有所区别,主入口两侧均进行了特殊处理,如有的门前立有西式的爱奥尼克柱,二层顶部砌有圆券式的女儿墙等,整体效果类似中国传统建筑牌坊式的结构。
考古人员告诉媒体,在经三路上最好的建筑是154号和156号小楼。来到楼前,由于沿街有平房,所以无法看到楼的整体面貌,楼后是济南市图书馆的大楼。
考古人员说,他们曾到这里进行过勘测,楼房坐南朝北,整体为砖石结构,主体为两层,顶部有阁楼层,屋顶上有几个老虎窗。建筑整体东西分为三段,几段屋面的结合形式比较复杂,很有创意。楼房的几个立面窗户大部分为矩形,窗台下部为砖砌栏杆式结构,显得非常具有异国风味。
考古人员表示,这座建筑是这一片区内的老建筑中建筑处理手法最为复杂的,也是最好看的建筑,虽然有些破败,但其文物价值极高。另外,经三路上的152号、158号至162-1号的沿街二层楼房也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如果能进行改造和开发,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