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46平方米的广州"迷你"保障房 杭州能复制否?

   日期:2014-01-07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700    评论:0    
核心提示:一个仅贴了两张户型图,连文字说明都没有的一个帖子,居然在杭州某房产论坛上成了讨论热门。不少网友在跟帖中感叹,牛、挺好、喜

一个仅贴了两张户型图,连文字说明都没有的一个帖子,居然在杭州某房产论坛上成了讨论热门。不少网友在跟帖中感叹,“牛”、“挺好”、“喜欢,要是市中心这样的户型肯定被抢光”……

事实上,这是广州广氮保障房项目的户型设计图,这个建筑面积仅46平方米的户型(见右图),亦在当地引起了很多讨论,被称为全国首例最“迷你”三房户型。

按照传统的户型设计,4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基本会被设计成一室一厅。广州46平方米的“迷你”三房是怎么设计的,能否给杭州保障房的户型设计以更多启发?

46平方米的三房

虽显局促但功能齐备

根据广州当地媒体的报道,广州广氮社区的这批“迷你”三房的建筑面积基本在46~48平方米之间,所有三房户型都在50平方米以下,符合《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中,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控制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的要求。

除去公摊面积,这批“迷你”三房的套内面积约38平米,也就是说得房率近83%,户型虽小但“五脏俱全”,客厅、三间卧室、一厨、一卫、一阳台,还有一扇飘窗。从户型图上看,每一套房都明厨明厕,格局方正,室内空气亦可对流。

户型图上的表现不够直观,综合媒体报道中描述的样板房情况来看,46平方米做成三房,空间确实比较局促:三个卧室的面积都在5.4平方米左右,客厅+餐厅差不多是15平方米,厕所约2平方米左右,厨房约3平方米,还有一个约3平方米的阳台。可以看得出来,整个户型设计尽量保持了实用,尽可能减少公摊面积,并利用飘窗,阳台外置以增加使用空间。

广州“迷你”户型,杭州难“落地”

46平方米做成三房,严格说来它虽然谈不上舒适,但使用功能是齐备的。对经济能力较差,人口又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来说,确实有保有“私人空间”的需要。那么杭州能不能参照广州广氮保障房项目的设计,来改进现有的小户型设计呢?

通过杭州市租赁房建设管理中心,联系到了正在为公共租赁房做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院专家们。“这样的保障房设计起来有点难,住起来会有点挤。”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们说,根据相关规定,杭州市的成套公共租赁房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并严格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其中,40~45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占总户型的60%,45~5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占总户型的40%。

虽然没有看到广州广氮项目的设计总平图,但在设计师们看来,杭州与广州的日照条件不同,完全参照广州的设计不太可能。比如在《杭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套型面积一项,即要求:成套户型卫生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2.5平方米,厨房使用面积应不小于3.5平方米。若以此标准来看,广州的“迷你”三房就不能在杭州“落地”了。

截至目前浙江省尚未有“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之类文件出台,《杭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也未对厨房、卫生间之外的功能空间的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但若以《浙江省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为依据,那么主卧室的使用面积指标为大于等于12平方米,次卧室的使用面积指标为大于等于6平方米。按此标准,那么广州“迷你”三房的卧室平均使用面积仅5平方米左右的设计,在杭州根本无法实行。

“由于面积限制,又要满足使用功能,我们设计时只能放弃舒适性,也是无可奈何。”杭州市建筑设计院一所所长张思平解释说,公租房的设计要满足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的确实有点难。

设计好小户型,挑战不是一般大

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公共租赁房多是高层建筑,得房率较低,而按设计规范要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还必须做到全明。设计师们很为难:做天井吧,要考虑到消防规范;可哪怕做了天井,由于房间排列,客厅与卧室只能全明一处。对此,设计师们只好以大开间的形式设计,至于怎么隔断,那就是租户自己的事了。

“各种规范的制约,再加上总户型的设计比例要求,这样的设计真的不好做!”设计师们也在抱怨。

用建筑设计界的行话来说,“小户型做巧,比大户型做好,难多了”。再难做的设计,也已经有人做了,尽管各项指标都有所缩减,但目前看来市场反响还算不错。多尝试不同的设计是方法之一,比如广州广氮的设计就将商品房中常用的“飘窗”设计运用到了保障房设计中。

除此之外,设计师们也提出,是否可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浮动。比如浙江省发布的《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其中高层、小高层建筑面积可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而杭州市执行的标准是:“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并严格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

也有专家呼吁,以杭州保障性住房高层多、得房率低的实际情况,是否可按照“省标”放宽面积,给设计师多一点设计的余地?

保障房还要多花点心思

在查阅广州广氮保障房的报道时,无意中看到广州当地房地产专家对这个“迷你”三房设计的评价,说,“这个设计有很大的突破”,而最大的突破是,“以前的保障房设计没有下这么大的功夫”,这个设计,看得出来,建筑师是下了大功夫的。

这是一句大实话。对建筑师来说,户型越小越难设计,因为你既要满足各项使用功能,又要达到使用面积指标,面面俱到哪有这么容易?而保障房不仅设计空间更小,而且没钱赚,因此一套设计,东修西改,套用在多个项目上,这在保障房项目中屡见不鲜——既然不赚钱,那就不肯花太多功夫,投入产出比人人会算。

广州广氮保障房项目做了“迷你”三房设计的尝试,但它的户型缺陷仍是相当明显的,比如——没有足够的储藏空间。尽管现在“支持派”的说法很一致,“只要有得住就好”、“能放下一张床就好”,但等真的入住,很多后续问题就会逐渐暴露。比如,对这个以“三代同堂”家庭为住户设定的户型来说,厨房放不下冰箱,卫生间淋浴位置极其狭小,每个房间放下一张1.5米宽的床之后,没有太多空间用来放床头柜、写字台,更别提大衣柜、杂物间了。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在户型设计完成之后,后续使用部位及设施配置如何协调?

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小户型甚至超小户型的设计,它们的很多使用功能实际上是通过“弹性”设计空间完成,根据需要的变化来调整的。比如餐厅、客厅、书房合一,撑起桌板就是餐厅,收起桌板就把面积还给客厅,需要的时候拉起隔断帘,还能隔出一个书房。这样的设计很容易复制,问题是保障房的装修、部件使用能不能跟得上这样的设计。

事实上,直到现在保障房的设计、建造,包括部件的供应,整个体系从设计方式、建造方式、部件的供应方式仍然非常传统,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保障房的品质。即使保障房的数量增加了,它也很难满足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

据说“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正在编制中,希望它能对近几年来出台的众多文件和保障房规划中那些不确定和不一致,并给具体实施带来困惑的地方进行梳理。保障性住房究竟按照怎样的面积标准设计,套型面积如何设置?日照和通风如何解决?公共空间和设施配置怎样协调?那些不适用现行规范和标准的问题,怎么规范、统一?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