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北无线电厂厂房稍作装修,变成北京的“798艺术区”,如今已是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成为“8号桥创意中心”; 南昌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成为江西首座将创意文化全方位融入大众生活的创意产业园……
近年来,工业遗存作为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符号,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文化源泉的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顺着青山南路的支路佘山路往里走5分钟左右,一座时尚、现代的建筑,连同一块独具特色的“PARK66”雕塑出现在记者面前。江西省首座创意生活公园——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就隐藏于此。在这里,每天前来落实活动、商谈事宜的商家络绎不绝;各个充满工业化时代烙印的“厂房”内,商户们已修整好店面,开门迎客;露天咖啡屋及香樟树下的环形凳上,人们三五成群,沐浴在秋日暖阳中,享受着繁忙都市生活中难得的一份惬意和愉悦。
(图片来源:互联网)
老厂房注入时尚文化元素
佘山路对于南昌市民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提起曾经的国有大企业——江西化纤厂,老南昌都很熟悉。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的前身就是江西化纤厂。通过保留原工厂内数十年香樟林和建筑外貌,修旧如旧、旧房新用,并在浓郁的樟树香气中,为老式立体建筑注入时尚文化元素,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实现了经典怀旧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来到这儿的人们能在回忆中享受高品质的都市现代生活。
香樟谷,曾经的企业办公区,因楼前两旁樟树香气袭人而得名。经过一番雕琢,如今已被打造成创意精品酒店、空中花园餐厅,成为都市田园风貌的生态低碳生活体验区;八千锭,曾经的纺纱车间,因可同时织纱八千锭而得名。这里引入了大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作坊,形成了瓷器定做、蜡像艺术品、江西瓷板画等独领南昌风尚的商业集群;尚都汇更是新潮,曾经的锅炉房,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带烟囱的酒吧。这儿还有南昌第一个IMAX巨幕高清影院,16米乘24米的震撼空间,引领南昌观影潮流;过去的仓库,简陋不堪,经过打造,如今成了“体博会”中心。室外极限运动广场、篮球场、游泳馆、室内羽毛球馆等运动场所应有尽有,成为市民健身好去处。
据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打造这样一座文化公园,主要是着眼于整个长期的发展,一是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消费市场正在由温饱消费向精神娱乐消费转型;二是老城区的改造,‘退二进三’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结合这两大趋势,我们定位于做改造型的创意产业园。”这个在工业厂房基础上兴建的大型综合类立体式创意文化生活空间,是江西首座将创意文化全方位融入大众生活的创意产业园。
(图片来源:互联网)
提升创意园区运营质量
听着老红灯牌收音机播放的曼妙音乐,起身从工具箱模样的酒柜里倒上一杯红酒,看着窗外由原来运送棉纱的滑道改造而成的流水瀑布,自然而然地会让人们开始想象过去工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份惬意,来自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一隅。而这种创意,之所以得到大众的认同,就在于它将追忆都市工厂和追求文化生活紧紧地黏合在一起。
项目建设以来,樟树林就在保障园区文化品质内涵上下足了工夫。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保留厂房建筑的工业文明遗存,我们还在园区景观小品上融入文化元素。在业态选择上,带有艺术气息的画廊、书吧、特色茶馆、IMAX影院和创意办公等充满文化气氛的业态都会出现。开园后,我们也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作家签售会、文化论坛等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还了解到,为了避免打着文化创意产业旗帜“圈地”的现象,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强调后期运营。
目前,樟树林文化公园已入驻商户80余户,通过借鉴“北京798艺术区”、“上海新天地”等创意产业园区的经验和模式予以继承并力求超越,以创意文化为消费特色,涵盖文化内容消费、文化产品销售、文化服务配套及创意文化产业LOFT办公等四大主题,全力打造“全省首个创意文化全方位融入大众生活的创意商业公园”。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实至名归,除了文化的软环境,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监督。“政府的关注很给力,真正让税收和创业优惠政策落到了项目实处,周边配套工程也得到充分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家庭快乐大本营’为旗帜,通过引入业态创新、风格独特的商户,向大家传递一种关于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理念,营造一种不同的消费体验和消费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南昌的优秀本土文化,使樟树林成为这座城市记忆和精神的一部分。”该负责人还透露,“樟树林将会再扩建一个区域‘香樟剧场’,主要引入南昌本土特色文化,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