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湖北麻城:变废为宝地生金——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纪实

   日期:2012-12-03     作者:海龟    浏览:75655    评论:0    
核心提示:  初春,室外寒风刺骨,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彭店村花卉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你这一亩地的玫瑰花能赚多少钱?”正在此调研的湖北

  初春,室外寒风刺骨,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彭店村花卉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你这一亩地的玫瑰花能赚多少钱?”正在此调研的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熊政春关切地询问着。“这个要看市场情况,正常情况下赚六七万元,好的话,可以赚九万元。”女主人笑着回答。据随行的村官介绍,如果种大棚蔬菜,一亩地的产值也就两三万元,种养花卉可以实现产值翻番,真正实现让黄土生金。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给彭店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算好三笔账,推动农村大发展
  2011年春天,麻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大力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创新用地模式,破解用地难题。
  炎炎六月,麻城市国土资源局干部与镇、村干部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宣传。算好经济账,让村民认识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项目区通过拆旧建新,农户还可以直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算好指标账,只有开展增减挂钩才能解决用地指标不足,同时,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后的指标,可以降低用地成本,更好地扶持项目发展;算好形象账,增减挂钩项目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让群众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顺势有作为,废弃之地变成金
  近年来,麻城市陆续关停并转产一些黏土砖瓦窑场,窑场废弃地为开展增减挂钩提供了空间。截至目前,麻城市共爆破砖瓦窑25座。其中,铁门岗乡蔡大砖厂是复垦面积最大的砖厂,新增耕地98.8亩。铁门岗国土资源所所长李运富介绍,这个厂是年产砖100多万块的在产砖厂,但生产成本较高,加之经营不善、管理不严,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工厂转产、退窑还田是必然选择。
  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麻城市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类型稳步推进。一是原村庄拆旧建新。对于原村庄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率高的空心村,通过旧村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土地,节余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二是整体搬迁提升。把地处边远山区、地灾易发区等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到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适宜定居的区位,对原有村址进行复垦。三是充分利用废弃厂矿、公路等,由于其产权明确,便于实施。
  坚持三原则,国土部门勇作为
  1732亩的规模,涉及全市17个乡镇、81个村,拆旧区127个片块,拆除废弃民居1400余间、爆破砖瓦窑25座,这么大的工程为什么能顺利实施并得到群众的称赞呢?
  建章立制,阳光运作。麻城市在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等制度,确保了项目实施的阳光操作。对项目资金由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实行双渠道监督、管理、审批、支付,确保各类资金用得好、用得透明。
  创新机制,政策激励。麻城市按照“全市统筹、乡镇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鼓励政策。一是指标自用,乡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使用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二是富余可售,市政府按2万元/亩的标准对乡镇富余指标进行收购,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交易平台调剂使用;三是增值返农,复垦出来的耕地无偿交付农民耕种;四是业绩考核,将增减挂钩项目纳入乡镇年度考核主要内容之一。
  科学规划,让利于民。在规划编制上高站位,广泛听取、征求群众意见,积极采取合理化建议,确保规划符合群众意愿;聘请专家编制项目区详细规划,确保规划高水平。挂钩工作的开展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非法强拆强建。通过推进农村宅基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土地收益权。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金秋十月,麻城这片红色土地,一定会硕果累累,金色稻浪随风而舞时,农民收获的不只是喜悦。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