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网站1月4日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这标志着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三大板块之一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首次公布“十二五”发展蓝图。
《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年产值5000亿元,综合利用率达到50%。“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累计达到70亿吨。
分析指出,大宗工业固废涉及领域繁多,从目前现状来看,在尾矿、粉煤灰、钢铁和有色废渣综合利用四大领域已呈规模化发展之势,5000亿元的年产值或将主要依靠这些领域的贡献。
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税收优惠目录,重点支持大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产品,同时推动建立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循环经济专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对技术研发予以支持。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主体主要是产生这些废弃物的企业,例如钢铁、冶金厂及煤矿,其处理利用资金多由企业自筹,且综合利用开发出的产品基本上由企业内部消化。这种现状或很难适应工业固废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山西一家大型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所在煤矿每年利用粉煤灰量已达数十万吨,利用途径为矿井充填、粉煤灰制砖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路多为煤矿自用。“例如粉煤灰制砖,本来应该很有市场,但每块砖3毛多的成本,一投向市场根本没法跟2毛多的粘土砖竞争,长期下去,拿来做矿区建房又消耗不了太多,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及当地政府能对类似粉煤灰砖这样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出台扶持措施,让企业更有动力。
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粉煤灰制砖遭遇的问题只是工业固废利用尴尬现状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由此而言,工业固废利用亟须研究出台更加实质性的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