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打造河北建设行业绿色新时代

   日期:2015-11-24     来源:网络    浏览:92    评论:0    
核心提示:建房,人类的千年历史,在2015年被改写。今年3月以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砖窑的炸毁,标志着秦砖汉瓦时代彻底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农

建房,人类的千年历史,在2015年被改写。今年3月以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砖窑的炸毁,标志着秦砖汉瓦时代彻底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农村老百姓心里的疑问:用什么盖房子?盖什么样的房子?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划部署,经省政府同意,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全省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下乡千里行活动第一站将于2015年11月13日在保定容城县正式拉开帷幕。据悉,新型建筑结构、装配式住宅、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新民居节能技术届时将出现在乡间地头。

解百姓之愁、帮企业之难,新型墙材(技术)在农村落地生根是这次下乡活动的主题。长期以来,农村住宅主要由居民自建自住,通常选用传统的实心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很少采取节能措施,建筑物性能差。随着各个行业节能时代的来临,农村建筑物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找寻自己的节能发展之路。让新型墙材企业和新型住宅建造技术在农村落地,搭建企业和农村居民的沟通桥梁,彻底打通“梗塞”,特别是拆除砖瓦窑后,送技术下乡尤为迫切。

本次下乡宣传活动从2015年11月份开始,2016年3月结束,立足乡村,接地气,见实效,以县(市)为单位,省、市、县(市)上下联动,全面开展。省住建厅选择3-5个县(市),各设区市也要在市域内选择2个以上的县(市),组织新型墙体材料(技术)宣传进农村活动,向全省每个行政村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展示产品、张贴宣传画,培育示范工程,让老百姓认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逐渐改变传统建房习惯,自觉应用新型墙材和技术。

今年,河北省政府决定用一年左右时间,关停取缔2780座实心粘土砖瓦窑,201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粘土制品。经过10个多月的努力,省直有关部门,省、市、县各级政府通力合作,坚持一手抓“关”窑,一手抓“推”材,从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三个方面坚持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服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新材料 秦砖汉瓦“下岗”,新型墙材“接班”

新型墙材基本情况

全省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938家,年生产能力约为600亿块标砖,实际年生产量约为270亿块标砖,全省实心粘土砖年生产量约为120亿块标砖,新型墙材替代实心粘土砖能够满足农村建房需求。

各市、县主要的新型墙材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页岩空心砌块、煤矸石烧结空心砖、页岩多孔砖、蒸压灰砂砖、尾矿砖、混凝土砖及轻质板材类墙体材料,涉及新型房屋建造体系、砖类、砌块类、板材类及其他等5大类。

各市、县的墙体的原材料,就目前的建筑市场能基本满足。有的地区原材料非常丰富,比如承德的页岩石、尾铁矿、各市、县的发电厂尾矿。只有平原地区原材料缺少,比如保定、辛集,但可以从相邻地区购买。外墙保温材料的原材料基本是外购。

根据目前房屋建设情况,各市、县的墙材生产能力均能满足建设市场需求,甚至个别地方产能过剩。

新型墙材企业部分得到了政府税收减免政策的支持。

新型墙材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禁实”工作在县城及以上城市已经深入人心,各地执行情况基本良好,但在部分城乡接合部、乡镇和农村,还存在空心粘土砖甚至实心粘土砖建房的情况。二是作为绿色建筑发展基石的绿色建材的理念还没有引起墙材企业的重视。墙材企业更倾向于仅从市场价格角度来确定自己的产品种类和产能,对于绿色建材所强调的节能、环保和可再生利用等先进理念不够重视,部分墙材企业的运行还停留在低质量、高能耗、重污染的数量型增长的低水平阶段。三是有待实施促进企业主动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技术创新,实现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的地方政策,弥补由于技术规范支撑不足,没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引导缺陷。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绿色建材评价的准备工作。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我省的绿色建材事业,避免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着眼于京津冀建材一体化协同发展,立足全局,实现京津冀区域互补、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促进墙材企业根据当前我省有利条件进行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新工艺 住宅产业现代化助河北建筑绿色崛起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社会资产投资的50%以上通过建筑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但多年来建筑建造方式粗放,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作业方式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用工数量多,工人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粗放的建造方式还导致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低,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弱,假冒劣质建材充斥市场,资源占用和消耗大。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红利淡出的大背景下,这种建筑建造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建筑业建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具有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破解河北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所以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创建建筑节能强省,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手段。

我省是国内较早开展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的省市之一,通过多年的发展,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年3月份,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目前我省颁布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验收等4部省级工程建设标准;已有5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12个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涵盖设计、房地产开发,预制构件和墙材、部品、装备制造,装配施工等多个行业,建成了8条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年设计产能达40万立方米。落实了60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项目,18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项目和70万平方米装配式公建项目。

装配式住宅施工过程相比传统住宅建设方式,可节约钢材10%、木材80%、水资源50%、砂浆80%、模板50%,降低施工能耗40%。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建造过程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物排放,最大程度减少人工作业,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从公分级降低到毫米级,可全面提升施工的可控性,有效解决现场作业容易带来的质量通病,大幅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全面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品质。

随着新型结构体系和部品成套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CI建筑体系等建筑体系已从技术模型转向大量实际应用,并展现出各自的优势。

□新模式 发挥试点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直接对农村地区的建房模式、建房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我省的地理优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发掘适合我省农村的建房模式是需要尽快研究的课题。目前我省已经出现了“多村联建、土地置换”模式并取得了成功,正在探索“农村居民出宅基地,城里人出钱,采用产业化模式建房,集体出市政配套公共设施”的新模式,为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省住建厅正在积极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市(县、区)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县(市、区)开展提升农村住房品质和使用寿命的专项研究。在农村地区开展装配式底层住宅试点工作,推广新型结构体系、保温和结构一体化技术、新型墙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住宅由满足农民基本居住需求到住宅长寿命、高品质的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