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墙材部品化既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新型建筑工业化或将改变墙材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建筑业多采用现浇技术,导致资源能源浪费、施工环境污染、工程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劳动力及各类资源(地、水、能、材)成本要素逐步提高,加上近些年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建筑业亟需建筑工业化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来改变产业现状。
2014年全国人均GDP达到7485美元,“十三五”期间预计将突破10000美元大关。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一阶段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机构调整、生态建设等。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更强调科技、环保、绿色、品质等,而新型建筑工业化在这一阶段的建筑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以沈阳、上海、北京等为代表的城市和以万科、宝业、杭萧钢构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通过成立专项小组,出台激励政策,设立试点示范城市及基地,全面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作为走在建筑工业化前列的万科集团,2013年新开工工业化建筑面积就达698万平方米,占到该企业当年开工面积的42.37%。目前,全国已形成58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沈阳、深圳、北京、绍兴等8所城市被评为“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沈阳更是在2014年被授予“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称号。据估算,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约3000万平方米的工业化建筑建造能力,工业化建筑累计开工面积达2500万~3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开工的工业化建筑将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5%左右。可以预见,“十三五”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装配式施工为代表的新的建造方式,势必导致当前以砌筑为主的建筑围护施工方式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当前大量使用的砌块、砖等墙体材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减少,对上游墙材行业来说,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将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对墙材行业的要求
墙体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对墙体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产品的要求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墙材产品实现部品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样化生产,并满足绿色、节能、环保、安全、轻质、高强、多功能等要求。
(2)对应用技术的要求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还应有完善、配套的应用技术,包括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技术规程和验收规程,配套材料、专用施工机具和系统集成技术(或通用设计软件)、连接技术,以及推动通用体系发展的墙材产品目录设计和墙材部品(或产品)认证制度。
(3)对生产组织形式的要求
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墙材行业必须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从原料采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专业的、可追溯的、安全可靠、配套化、系列化,可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供应,并满足各种功能与使用要求的墙材部品和墙材产品。
我国墙材行业现状及应对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墙材行业加快了淘汰落后和转型升级步伐,削减落后产能,建设新型墙材企业,发展先进新型墙材生产技术和产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目前,全国墙材产品中各类新型墙材所占比例约62%。砖类、砌块类、板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75%、15.3%和9.7%。在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我国新型墙材的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新建的烧结砖生产线产能普遍达到年产6000万标砖以上,并有了单线产能1.2亿块标砖的大规模生产线。双鸭山东方工业公司研制开发了年产8000万~12000万块标砖的生产线并且实现了计算机测控、自动码胚等自动化功能。加气混凝土制品装备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在德国伊通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空翻切割机组,可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建设条件的系列装备,使生产线配套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单线规模已达20万~30万立方米,产品也由填充围护材料扩展到墙板、屋面板和装饰板等方面。混凝土砌块由单一的墙体砌筑发展到市政路面和水利交通构筑物、护坡与挡墙砌块,进而应用于配筋砌体,免抹灰和薄灰缝砌体。各种轻质板材也有了新的发展,以纸面石膏板、硅酸钙板、外装饰轻板为代表的多种板材在扩大用途的同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我国新型墙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具有部品化特征的产品少,且通用性差。
目前,我国墙体材料产品相对单一,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墙材产品中砖和块占了墙材总量的90%以上;具有部品化特征的轻质板材产品发展缓慢,全国墙材生产总量中轻质板材产量不足10%;且多数不能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样化生产和供应,功能性、可选性差,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