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耗时7年,斥资1.25亿,美国人搬走了这座差点被拆的中国老宅

   日期:2016-05-26     浏览:285    评论:0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盛行,我们对纽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街市心生向往,但在美国波士顿东北方向,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之


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盛行,我们对纽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街市心生向往,但在美国波士顿东北方向,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之间,却矗立着一处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古徽州民居,每天吸引上万游客前去参观!曾经我们叫这所民居为荫余堂,现在我们只能叫它美国波士顿的碧波地•艾塞克斯博物馆。


谁也想不到,1997年这座因未被列入保护名单而即将被拆除的建筑,最终在大洋彼岸获得新生!


1渊源

8601a18b87d6277fafc3e5212b381f30e824fcd2.jpg

荫余堂原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与1800-1825年间(清朝嘉庆年代),由黄姓富商建盖,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占地400余平方米,是一栋峡谷层楼、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内有16间卧室和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以及极富特色的马头墙,是一栋拥有200年历史的中国砖木结构徽州建筑。


QQ图片20160526132406.png

几层小阁傍山隈,六尺地重三尺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闲评都说好楼台。这是俞正燮《徽州竹枝词》中的名句。诗中描绘了皖南山间村居,荫馀堂正是此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2际会

南希,美国人,是个中国迷,曾在北京中央美院学习中国艺术史,是最早访问徽州地区的西方人之一,也是美国赛勒姆迪美博物馆的中国馆负责人。

1993年开始,南希在1000多座不受保护的老房子中穿行,被粉墙黛瓦的村落深深打动,开始萌生把一座徽派建筑搬回美国的想法

1997年,根据当时的文物认定标准,荫馀堂无法跻身文物行列,又缺乏保护经费,处于废弃状态,面临被拆除或者坍塌的命运。

南希•波琳路过黄村,决定将之买下,并当即回国筹资,四处奔走,得到美国一家投资工资1.25亿美元,买下荫余堂,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耗时7年,这座建筑终有机会死里逃生,得以保存。


3过程

1997年盛夏,黄家第35代传人向祖屋作最后一次告别后,荫余堂被美国组织接受,开始解体调查,策划组装和保修工作,并规定古宅的所有部件间不得用任何钉子,全要用积木等套件组装起来,除屋瓦外,古宅一共有4000个构件,精密程度相当惊人。


异地重建式的拆除比盖新房更为艰难,拆除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这其中包括700个木件、9000多块砖瓦、500件石雕,更有当时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连同院墙、门口铺设的麻石路板,动用了近四十个国际标准货柜。

在拆卸荫余堂过程中,人们不仅发现了黄家主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经商时与家里的通信,也找到屋主的日记、杂记等各种文物。工人还在地板夹缝,墙角等处发现清朝末年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

1997年11月荫余堂拆散装船,1998年中国农历新年,抵达萨勒姆镇迪美美术馆。随后5年筹备期间,中美两国文物专家和博物馆方特意从安徽聘请的能工巧匠,对荫余堂各个部件进行测量、登记,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


4现状

前后历时7载,2003年6月,荫余堂正式向公众开放,第一天参观的人数就突破一万。

目前其主题网站已跻身美国十大网站之列。

u=2949977706,960019207&fm=21&gp=0.jpg

出于搬迁重建的不易和对荫余堂的保护,碧波地•艾塞克斯博物馆对它的管理与保护也相当严格: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参观时间仅限半小时,且必须跟随导览按批进入,严禁拍摄……


全木建筑的阁楼和天井


雕刻精美的镂空窗


老式钟摆和向雷锋学习的宣传画


欧式壁纸,中式家具


老上海的画报,老式暖水瓶


沉浸在这样一座中国古典老宅里,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都能以一件最日常、最熟悉的物品作为起点,了解中国文化。



多年以后,荫余堂第36代传人黄秋华受邀来到了迪美博物馆,在看到老屋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她说:“当时就觉得我已经穿越时空了,因为我们的房子在我的记忆当中已经被拆掉了,这时候突然展示在我面前,我觉得非常激动。


5余音

国内有专家说异地拆解重建,肯定会对建筑的价值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这句话说出口总是让我感觉哭笑不得。和荫余堂的侥幸相比,其他上百座在城市的发展中荡然无存的古建筑的命运则悲惨许多。若建筑有灵,又该做何感慨,当初同意搬走是认为它的文物价值最小,如今,福兮祸兮,难以言说。

何为对历史的尊重,对文物的保护,这一次,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内容来源:整理自网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